- UID
- 19308
- 注册时间
- 2022-10-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积分
-
- 金币
-
|
谁在做空中国?
文 | 李德林
中国平安要收购碧桂园?这个消息把平安的投资者给吓坏了,A股和H股齐跌。身为保险界的龙头,三个交易日跌幅达到6.51%,整个保险板块也被一起做空,同期跌幅达到4.32%,中国太保跌幅更是达到6.76%。平安第一时间站出来说,我们没有收购碧桂园的计划。无独有偶,在此前,地产白马万科亦遭遇股债双杀,在深圳国资的力挺下,风波才得以平息。问题的关键是,到底谁在频繁对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做空?
11月初,万科的美元债大幅下挫,其流动性问题备受关注,关于万科爆雷风险、大股东减持之说是甚嚣尘上。万科作为地产界的公司治理的标杆,谣言一出,整个地产板块再度风声鹤唳。11月4日,国家安全部发文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居心叵测者妄图兴风作浪,要警惕看空者、唱空者、掏空者、做空者。
万科谣言背后,此前多家房企爆雷,市场神经保持紧绷。国家安全部坚定守护金融安全,深圳市政府和大股东深圳地铁站出来力挺,万科股债双双回暖。没想到,国家安全部的警告4天后,境外媒体报道中国平安被要求并购碧桂园。这又是一则想当然的谣言,只因为此前平安持有碧桂园股票。事实上,截止三季度,平安已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票。
中国平安被谣言盯上,跟亮眼的财报有着莫大的关系。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总收入7049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于母公司营运利润1124.82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6.7%。地产面临流动性紧张的大背景之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就被人臆想成理所当然的拯救者形象。臆想如果是做空者的恶意,那么对优质上市公司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摧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陆家嘴与苏钢集团诉讼风波发酵,作为苏钢集团控股方的中国平安又被卷入其中。事实上,苏钢集团有关的诉讼只是正常商业经营纠纷,不会对万亿营收体量的中国平安造成影响,且中国平安是投资控股的角色,并非涉诉主体。
从万科的股债双杀,到中国平安的连跌三天,谣言都摸准了市场对房企经营风险的高度敏感,他们通过看空,唱空,制造恐慌情绪,进而实施做空。他们的目的恐怕不只是这么简单,无论是万科还是中国平安,都是中国的优质企业,在产业链上占有相当的市场地位,其上下游事关成百上千万百姓的利益,更是关系到中国产业链和金融市场的安全。
中国平安所在的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产业,是医疗、养老等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比如,其大病保险覆盖的人数已经超过12亿人;作为农业大国,保险行业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超过4万亿元。
可以说,保险行业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在中国平安、人寿、太保等市场主体的努力下,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保险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国家的保险密度却不高,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保险行业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同时,也说明这个赛道还有广阔的空间。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有一句话被价值投资者奉为圭臬:“市场短期来看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谣言能击败的是那些脆弱的企业,对于优质的上市公司,非理性的短期下跌后,谣言被粉碎,最终还是会回归基本面价值。
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打造金融强国,提出要继续做大做强金融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活跃资本市场;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像中国平安这样“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的金融企业,深耕于中国的核心资产,无论是对中国的金融领域,还是实体经济,都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社会效率的标杆,做空者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更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石。做空者们在境外对准中国的优质资产,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释放谣言,做空股价,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通过制造恐慌影响中国企业的流动性,不排除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借机成为中国优质资产的掏空者。相信像中国平安、万科为首的企业,做空的套利只会是短期的价格失真,最终将实现价值回归。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监管打击力度加大,做空者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凶猛的做空者,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一定会是跛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