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数据中心“双循环”对医药供应链的影响
我国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重构新型产业链体系的理性选择。当前全球经济放缓、逆全球化端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分工带来的产业链脆弱性凸显。2020年以来,不少国家、产业陷入了供应链停摆、生产中断等困境。全球环境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方数据中心加速了传统国内国际循环模式的终结,也将催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双循环”既能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主动谋划新增长空间,又能主动推动我国从旧的国际国内循环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循环模式。首先,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索循环等。供需循环上,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化势,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为国内产品销售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产业循环上,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实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循环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更有效的区域协调战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之间联通性,畅通区域间循环。要索循环上,进一步打通痛点与堵点,畅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循环。
其次,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必须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构定全新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要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更要提供“中国创造”,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当今世界变局,使得中国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高度重视产链可能受到的威胁和挑战,以国内循环为主保障中国产业链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双循环”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统计,2020年涉及医疗卫生和医药健康的提案数量大幅增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承办建议提案共2539件,较2019年增加978件,增幅达62.7%,可以看出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而在抗疫过程中,我国医药供应链产业链发展不健全、医务人员缺乏、医疗卫生系统构建不完善等众多短板更是凸显出来。从医药供应链角度来看,医药工业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很多国内企业因为原料、辅料、包材等生产原材料的延时供应等诸多问题而错失宝贵发展时机。我国企业依然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短缺、试剂生产所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这一方面是我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医药供应链系统也更加值得关注。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内需扩大对医药供应链产业带来更大的需求,外需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量市场的同时,不同的政策、文化、市场格局等也为医药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挑战。
页:
[1]